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8日电 (刘小义)秋去冬来,寒意料峭。11月初,在江苏省苏州市东方之门中央广场“绵阳造”苏州行展馆内,借“绵品出川”东风一同来到苏州的唐卡、藏陶、牦牛肉酱、高原蜂蜜等20余类上千件壤塘县非遗、农畜产品吸引了不少商家、游客的目光。
“壤塘造”惊艳亮相苏州。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携“高原造”与绵品一同出川是绵阳市对口帮扶壤塘县共结“石榴情”、共绘“同心圆”的生动实践。在新一轮省内对口帮扶中,绵阳市与壤塘县赓续兄弟亲情,以“四交融四提升”浇灌民族团结之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绵壤两地共同书写了藏汉一家亲、幸福路上心连心的精彩篇章。
思想交融提升价值共识
2021年5月20日,绵阳市第五批对口帮扶壤塘工作队来到壤塘开启新一轮对口帮扶以来,工作队坚持将思想交融放在援建工作第一位,迅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完善内部管理考核制度,提出了“三坚、三安、三不、三路”工作准则,即“坚决、坚韧、坚守”“安全、安心、安分”“做事不作秀、帮扶不添乱、到位不越位”“明白来路、理清思路、走好正路”。通过定期党组织谈心谈话和每周四开展“援建初心夜校”、每月“壤巴拉印记”微党课,凝聚援建党员干部思想共识、强化工作部署,鼓舞大家争做“援藏精神”的忠诚实践者,争当“援藏事业”的创新实干者,争做“团结进步”的最美奋斗者。通过常态“传帮带”和当地干部同学习、共进步。
一年半以来,绵阳第五批援壤干部人才视壤塘为第二故乡,将高原同胞当作至爱亲人,用心做好“帮扶事”,用情架好“连心桥”,用爱当好“暖心人”,在悬天净土壤巴拉续写了团结进步佳话。
情感交融提升协同互助
“这么远的来看我们,累坏了吧!”阳春三月本是桃李争艶、春暖花开的时节,然而壤塘县仍是寒风呼啸,冰雪皑皑。在该县多年不变的“三月群众工作月”活动中,绵阳援壤干部人才毫不拿自己当“外人”,与全县各级干部一道主动下沉一线,收集社情民意,传达政策法规,化解民生难题。
交流交融贵在以心换心。近年,绵阳市与壤塘县认真落实互访会商机制,研究制定《绵阳市对口帮扶壤塘县五年发展规划》《绵阳市对口帮扶壤塘县年度实施方案》,党政主要领导率队考察对口帮扶工作,研讨帮扶机制推进工作落实。绵阳市游仙区与壤塘县持续深化全域结对,两地40个乡镇、部门、村(社区)开展结对帮扶。一年多来,共有40余批次壤塘干部到绵考察、100余批次绵阳单位部门来壤帮扶。
今年8月30日,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壤塘县拉响抗疫“集结号”,绵阳市第五批对口帮扶壤塘县工作队60余名干部人才化身逆行战士奔赴“疫”线。挂职壤塘县委常委、副县长、绵阳援壤工作队领队刘风才会同交通部、浙江援壤领导,共同筹资7万余元紧急采购物资发放到边远防控卡点和集中隔离点,并驻守联系片区防疫一线现场督导。绵阳援壤工作队副领队余恒炜忍着肋骨骨裂、重感冒刚刚初愈的极度不适,驻守壤塘“北大门”防控卡点半个多月,直到疫情散去防控解除。转移确诊病人、开展流调溯源、环境终末消杀,援壤队员们战斗在与病毒交锋的最前沿,用行动和初心守护壤巴拉平安。
人才交融提升能力建设
“培训让我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今年我们村发展蔬菜帮助村民实现增收15万元。”秋收时节,茸木达乡巴尔依村高原生态萝卜运往绵阳热销,该村第一书记郭大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去年来,绵阳援壤前线工作队会同壤塘县委反复酝酿,选派了3批次30余位具有培养潜力的本土干部人才,前往全域结对帮扶地游仙区开展为期6个月的跟班学习;先后组织6批次2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到绵阳市开展旅游产业、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协同壤塘县人社局开展劳务培训3期,培训人数200余人,协调绵阳市及市外企业到壤开展专题招聘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
绵阳教师到壤塘送培送教。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