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二季度以来,受国内需求转弱、工程机械市场趋于饱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工程机械行业呈现整体下滑态势。尤其是2022年以来,二级市场中的工程机械板块持续下行,截至3月14日收盘,板块指数累跌逾20%。记者近日走访多家企业获悉,企业对国内市场转弱预期充分,龙头企业普遍加快海外布局力度予以突围。
行业下行压力加大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1月,行业主要产品销量普遍呈现大幅下降态势。其中,销售各类挖掘机15607台,同比下降20.4%;装载机7598台,同比下降14.8%;压路机1146台,同比下降5.99%;汽车起重机1550台,同比下降57.7%……
销量大幅下降的同时,企业利润也出现下滑。三一重工、柳工、中联重科2021年三季报显示,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35.32%、59.70%、46.01%。多位受访者表示,受2021年一季度行业基数较高,且“价格战”持续等因素影响,预计2022年一季度企业净利润难有较大改观。
“工程机械行业自2021年一季度达到顶峰以来,已进入下行拐点,这个过程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徐工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认为,此轮行业下行预计不会同2021年左右的那波“急跌”一样剧烈,这将倒逼行业转型升级,追求更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2年将稳字当头以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其中,“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和“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稳增长的两大抓手。太平洋证券的研报认为,今年1月,企业部门新增信贷3.36万亿元,同比增加8100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6026亿元,同比增加3589亿元,显示出政策加码正在带动市场回暖。
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认为,工程机械行业从2021年到2021年已经历了长达五年的高速增长,增长适度回落甚至出现负增长在预期之中。“2022年的变数会多一些。但我预测整体上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也有企业对市场前景持审慎态度。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斌认为,从经验上看,一般3月到5月是工程机械企业销售旺季,销量要比下半年整体高3到4倍,即便出现“前低后高”走势,也难掩整体下滑态势。“目前国内市场趋于饱和,这从挖掘机等设备的开工率上可见一斑。但行业中如高空作业平台等细分赛道依旧存在机会。”
龙头企业加快参与国际竞争
采访中记者发现,加快“走出去”步伐正成为多家工程机械龙头企业的共同选择。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12大品类的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量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升降工作平台、履带起重机海外销量实现翻倍。挖掘机、平地机、推土机、叉车、压路机、随车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出口量涨幅均超50%。
出口大幅增长折射出龙头企业纷纷加快海外布局。记者调查发现,以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已从此前专注于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转为参与欧美高端市场竞争。
2021年,徐工在巴西投资建设工程机械产业园区,2021年,徐工巴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9%,在当地起重机、平地机、压路机、非开挖钻机等细分市场位居前列。在此基础上,徐工开始向北美高端市场积极布局,打造本地化“研产供销融”体系。“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对产品质量、技术服务要求高,竞争激烈,是打造国际化品牌必须啃下的‘硬骨头’。”王民说。2021年,徐工机械发布公告,拟出资9900万美元正式设立美国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目前正在加紧选址落地。
加快向发达国家布局的不只是徐工。不久前,三一意大利公司开业,承担产品展示、直销、服务、培训等功能,并作为意大利总部和配件中心,支持辐射整个意大利代理商。向文波表示,全球工程机械最大的市场不是发展中国家,而是发达国家,三一集团正从此前致力于拓展亚洲和中南美洲市场转为拓展北美和欧洲市场。目前,三一集团已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相继投资建设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
中联重科同样加快对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中联重科欧洲工厂已在意大利正式落成,同时,中联重科在白俄罗斯的基地也已建成投产。